1.诗歌常用词语总结有哪些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汪振学整理评价主旨类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遥、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理、一语道破意境类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柔美思想感情类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自得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抒情方式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渗透景缘境生情状物移情感情细腻感情真挚托物言志语言风格类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使用典故类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言志诗歌风格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冷(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文章结构类自出机杼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颇具匠心新颖奇特浑然天成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前呼后应层次分明曲折有致表达技巧类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状物移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对比描写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粗笔勾勒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杨柳,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 往往要写到杨柳另外 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留"与"柳"谐音 "柳--折柳--惜别" 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能留下来"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柳永《雨霖铃》词中有"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一句千古名句"杨柳岸"其中的韵味是 "离别的人一观见杨柳 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 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 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入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因为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 因此杨柳和离别容易引起联想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 歌词是:"上马不捉鞭 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 愁杀行客人"歌中提到行人临去折柳,以后常吹笛表达离愁后人诗中因此常把折柳、吹笛、怨别和思乡等联系起来 这在唐诗中多有表现如李白《塞下曲》(第一首)中即有"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观"王之涣《凉州词》(又作《出塞》)中也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 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 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 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看的物象 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 但今夜更白 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 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海角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遥》)、"欲问吴江别来意 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但作为傲霜之花 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有人称赞它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严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 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既是咏梅 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远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遥,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闻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
2.赞美诗歌的句子
1、唐诗宋词,有时她好似一位婉约的江南少女,字里行间透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优柔。
2、品味古典诗词,我看到了苏轼的豪放旷达。
3、诗词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在这里,有太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有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月光剑影,有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有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
4、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
5、古诗是画与文字的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陶冶我的情操,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沉迷于其中,几乎古诗书不离手,我常常幻想,我如果是诗里面的人,我的看法和情感会是怎样,日子长久了,我变得多愁善感。
6、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品味古诗,来弘扬传统和古老的文化,让古诗丰富我们的生活,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
7、古诗会引领你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你回味无穷……
8、在我们的生活中,古诗到处可见,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古往今来,诵读古诗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赏、细细品味的人却不多。用心领会吧!
9、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古诗,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无处不在。
3.赞美别人朗诵诗词朗诵的好,可以用哪些词语
赞美别人朗诵诗词朗诵的好词语:声情并茂,感同身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悦耳动听,富有情感,慷慨激昂,抑郁沉稳,书声琅琅。
一:解释意思:
1:声情并茂
【读音】shēng
qíng
bìng
mào
【解释】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多;(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2:感同身受
拼音:gǎn
tóng
shēn
shòu
释义: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例句:黄君事业有成,我亦感同身受,铭记老伯提携之恩。
3:抑扬顿挫
解释:抑:降低;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出处: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上卷:“而子建诗,委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4.现代诗歌怎么写
现代诗歌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区分。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写现代诗歌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定调子
所谓调子,就是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特点。情绪上或悲伤、或热烈、或忧郁,思想可以是爱国,可以是热念,还可以是某种思考,包罗万象。调子是一首诗歌的关键,可以说是影响着诗歌的整体风貌。
2、取象
“象”在这里是指没有负载着情感和思想的物质,可具象为物件,动作,细节等等。整个取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它的内容很繁杂,可以是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等诸方面,只要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皆可以调用。
3、寄寓
所谓寄寓,诗家又云“寄托”,就是将情思附着在象上表达的过程。 寄寓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表现为三种常见的形式,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缘事抒情。其中的“景”、“物”、“事”都是象,这便让情感和思想有了传达的通道,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含蓄、内敛的美感。
扩展资料:
诗歌写作升华的技巧:
1、点染意境:这种方法化自绘画,就是在诗歌的关键之处,予以点染、开拓,发掘一种新境界。
2、点明情思:这是现代诗常用的升华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诗歌不至于太过晦涩难懂,早期的现代诗的写作大多如此。
3、强化主题:这也是现代诗写作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前后呼应或反复吟唱。前者显得结构完整,后者则感情热烈,还让我们看到了情思动态的流动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